
摩登三平台:画布上的人文 谌河携“先生之风”返京师

摩登三平台《Q7884-1982》 “那个时代大师辈出,文化上有好多天才,也有一些有献身精神的人,摩登三平台 将我们这个种族的文化血脉延续了下来,同时使社会进行了现代转型。”谌河这样阐述他理解的民国先生们。自5月4日谌河的“民国先生朋友圈”在西安展出之后,9月27日,谌河带着这些“先生们”亮相京师,回到了他们曾经生活战斗的主场。
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摩登三平台注册 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办的“先生之风”谌河的油画历史肖像书写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策展。展出了西安美院油画系的教师谌河创作的近30件民国先生油画作品。
谌河是西安美院油画系的教师,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第三工作室,2008年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学者,同年结业于巴黎美术学院阿尔贝罗拉工作室。他研究民国时代的人物十余年,期间不断以油画的形式表现这些研究对象。为何会研究民国?除了个人兴趣外,与家族中有不少民国大先生有关。民国时期的北大教授、著名的“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都是其先辈,其中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是其曾外祖父,谌河的父亲、著名油画家谌北新便自幼跟从沈先生度过,经常讲述一些民国往事。谌河在这样的氛围中,对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
“都说第一历史是无法还原的,人们了解的只能是第二历史。但在画家笔下,创造的应该是与之平行的第三历史。传统肖像画有记颜、记功、记事的作用,但多是根据被画者本人和亲属的要求,摩登登录注册 或者受托于政府、博物馆、机构等,作为传世、写真的纪念,因此肖像的像或真,是为后世识别历史而预置的人设。”策展人甄巍这样解读谌河的油画历史肖像,认为更具当代性的自觉、自主和自由,是他作为后来者对话历史的注与疏,更像是一种“油画历史肖像书写”。这种书写不是宏大华丽的词章,而是随性自然的私人笔记,直接、动情地运用油画语言去对话历史。
可以说,谌河与北师大渊源深厚。画中的先生们,都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和文化界的大咖。曾外祖父沈尹默三兄弟都曾在辅仁大学任教。沈兼士抗战时期曾与英千里等人留守辅仁组织抗日秘密组织“炎社”,拯救了很多爱国志士;爷爷谌亚达曾在抗战期间随师大西迁陕西汉中西北联大,后随师大返京,直到81年去世一直是地理系教授;姑父为中文系东方比较文学专家。籍此渊源,父辈与启功先生交往深厚,这些耳濡目染的经历,对于他认识理解京师文脉的先生之风,有直接的影响。他的肖像画,有一种进入历史的情感与责任,传递出的,是历经岁月而不减的先生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