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网址_中国折扇与西洋折扇
折扇扇骨近一二年突然炙手可热,湘妃竹骨有的拍到几十万,名人刻的竹骨也飙升至几万甚至更高,其实,就观赏和收藏而言,西洋折扇亦堪玩堪赏。
一柄小小的折扇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折射出无尽的高雅与文明。据记载,我国从宋代开始已出现折扇,但在当时的中国并不流行。那时的折扇多为仆人用,把折扇折叠起来插在身后,不妨碍干活。凡物件一旦进入上层社会,就昭示着时尚和流行。中国折扇的兴起是从明代永乐年间,即公元十五世纪。明成祖朱棣喜欢折扇的“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一下子折扇在中国的士大夫和文人阶层风行开来。
折扇在西欧的起源与我国有关,折扇在欧洲流行当在十八九世纪。从一些油画中,在上层社会的社交场合,常有贵妇人手拿折扇,显示的是阔绰和优雅。有一种折扇,法语称布利泽扇(一译为卜瑞斯),扇骨较宽,扁长如草叶,其扇骨与扇骨之间不是以纸或绢相连,而是顶部用缎带或丝线相连,打开时依次叠盖形成扇面。
折扇是硬扇和屏扇(即团扇蒲扇类)的一个进步,同是产生气流的手执纳凉用具,但折扇在制作中需由多根扇骨组成,外面由两根大骨(也称护梗)作为保护。重要的在于,千百年来,人们在扇骨和扇面上集中了书画雕刻镶嵌诸多方面的才艺,东西方的折扇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各自完整的审美体系,若条分缕析,更能看到东西方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上的差异。
首先东西方折扇的取材各有偏重。
中国折扇的材质以竹子为主,如白竹、棕竹、湘妃竹、凤眼竹、佛肚竹等,成为折扇扇骨的主要原料。竹子做扇骨有着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点,一是其材料取之不尽,二是柔韧性能最好,三是竹子硬度高耐磨,四是各种异形和斑点的竹子成为扇骨的珍品。
而西洋折扇多以贝壳、象牙、兽骨及玳瑁等为材质,在西洋折扇中,竹子扇骨几乎见不到,偶尔能见到一些木质的。在中国的折扇中,也有一些象牙、玳瑁和兽骨的扇骨,但比例和竹子扇骨比起来很小。
在扇面材质的使用上也有区别,中国折扇的扇面皆用宣纸裱糊而成,抑或有赤金、金箔等作为装饰,还有用头发掺在纸浆中制成“发笺”增加耐磨度。而西洋折扇扇面纸质的较少,大多是用薄纱或透织的纱类制成,摇动起来风很小。这可能与气候有关。如我国的中原一带夏季气温高且闷热,南方溽暑更是湿热难挨。而西欧一带大都是海洋性气候,气温常年适中,在那拿扇子完全是一种身份的装饰,是富人手中的道具,其引风扇凉的功能就在其次了。
除取材不同外,其对扇骨扇面的价值取向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的折扇,扇骨永远是扇面的附庸,扇面是名人书法绘画展示的平台,而扇骨制作得再精到也是陪衬。中国的折扇90%的价值都在扇面上;而西洋折扇扇面和扇骨价值是并重的。由于西洋折扇扇面以纱和编织布线艺为主,很具有工艺品的价值。如在黑颜色的纱上,用油彩画上花鸟,愈显得逼真高雅,有的则镶上编织的花边,使扇子高贵而大方。
另外,中国折扇的雕刻装饰都集中在大骨上,它把竹木牙角的雕刻手段全部用上,阴雕、阳雕、浅雕深雕透雕,以及微雕立体雕,无一不用。然而,西洋折扇对小骨的装饰也不放过。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西方机械程度比东方早,其许多扇骨的雕刻是由机械完成的,比之中国扇骨的手工雕刻,其艺术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一点是,中国折扇和西洋折扇的尺寸及小骨的数量均无共通之处。中国折扇有男女之别,男扇在九寸五和一尺之间(30~33厘米),女扇(坤扇)在七寸(23~25厘米)左右。男女折扇有着严格的区别,不可混用。如扇骨尺寸超过一尺,那必是为演员特制的演出扇,西洋扇有一种小巧的类似坤扇的折扇,但流行于市面的许多折扇竟长达35~38厘米(约合1.2市尺),扇动起来人需要架起胳膊,或许欧洲人身高臂长需用这样的大扇。
此外,从中国清代中叶开始,广州一带开始向欧洲出口扇子,其中不乏高档的扇子,为了适应其口味,象牙玳瑁制作的扇骨小骨都作了精细的雕刻,甚至在雕刻后的象牙骨上彩绘,同时还配制了精美的红木盆。还有的在扇面上下工夫,仿制当朝的大臣绘制书画,这些高仿的“假大名”臣字款的扇子,至今在拍卖会上仍有所见。
折扇是引风之具,在中西文明上都扮演了高雅富贵的角色,都集聚了艺术家与手工艺匠人们的聪明才智。在收藏越来越热的新世纪中,把中西折扇收藏纳入眼界中,不失为一种眼力,一种超前的眼力。
文章来源: 今晚网 姜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