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三平台注册_没骨花鸟
没骨花鸟,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一种绘画方式。中国画中通常把工笔的双钩或写意的笔法结构称之为“骨”,墨与色称之为“肉”。而“没骨”是指不用双钩,直接用墨和色在熟宣上作画而成。区别于先墨笔勾勒轮廓而后敷色的传统绘画方法,没骨花鸟画是以彩笔直接挥抒,粉笔带脂,点染并用,进而产生一种墨净色润、清新雅致的效果。
没骨花鸟画源自伴随佛教传入我国的“凹凸花”,并在唐、五代花鸟画家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表现为“点画”的方式。五代后蜀画家作画喜用淡墨细笔勾勒、敷彩后轮廓线似有若无,史称“没骨花枝”。到了宋代徐熙之孙徐崇嗣自创不施勾勒直接以色状写物象的画法、“花不墨眷”“直以彩色图之”时称“没骨图”。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曾记载徐��的后人徐崇嗣作花卉“不用墨笔,笔以彩色图之”,谓“没骨”。这一时期产生的没骨画风和理论成为了后世追寻崇尚的没骨传统。两宋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其中的绘画形式多样,主要以黄荃体系的工笔花鸟为主,但也不乏没骨花鸟画。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就是没骨花鸟画的代表作品,全画无勾线赋彩,仅以墨色渍染,宁静雅致。枇杷的体积感及叶子间的虚实、穿插关系都形象而写实,山鸟的形体结构、羽毛质感均刻画得生动入微。画面工整精细,不留笔墨痕迹。
元明时期是没骨花鸟画的写意期。由于元人“简泊淡雅”的设色观,没骨花鸟转变为“墨花”的形式,不勾骨线,直接以墨渲染,完成了由工笔到意笔的过渡。明代时期,由于对色彩的重新崇尚,没骨花鸟画呈现出以色彩直接挥写的形式,较之过去表现得更为自由,从而将没骨画法推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后期,写意没骨的新形式逐渐成熟,至清初,发展为大写意,超出了没骨花鸟画的范畴。同时这一时期的没骨画法为清初工整富丽的“没骨花”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孙隆就是以没骨花鸟画以见长,其代表作《花鸟草虫图》,直接以色彩点染物象,用墨极少,不事勾勒,色彩鲜艳协调,充满田园情趣,温馨淡雅。
清初,恽南田将没骨花鸟画转变为工整妍丽的形式,但工整而不刻板,色彩浓重而妍雅,注重写生为基础,以宋法运元格,以极似求不似,充满了“平淡天真”的文人画气质,使没骨花鸟画在此一时期一跃成为花鸟画的正宗。代表作有《锦石秋花图》《花卉册》等。此时,没骨花鸟对当时的整个画坛已经整个美术领域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没骨花鸟画的巅峰,成为没骨花鸟画的新传统。后形成了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派”,并被清人视为花鸟画的“写生正派”。
中国没骨花鸟画曾经有过它的辉煌时代,元代钱选、明代孙隆、清代恽南田、任伯年均为没骨画的高手,他们留给后世的作品足以让我们领略到画面清新明快、“干湿”、“浓淡”、“浑融”、“淋漓”、“奇逸生动”。清末恽南田后没骨画随着工笔画的式微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