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注册开户_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
刘海粟,名:��,字:季芳,号:海翁,堂号:存天阁、艺海堂,毕业院校:背景画传习所
出生日期:1896.03.16
逝世日期:1994.08.07
主要成就:创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代表作品:《黄山云海奇观》、《前门》等
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祖籍安徽凤阳。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自幼酷爱书画,十四岁到上海入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
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
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首创男女同校,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1920年10月赴日本出席帝国美术学院开幕大典,回国后著《米勒传》《塞尚传》等介绍西洋艺术。 1927年走日本,与日本画界人士交游。
1929年赴法国、瑞士,油画《森林》《夜月》等应 邀展出于巴黎蒂拉里沙龙。国画《九溪十八涧》获得国际展览会荣誉奖状。
1931年在法国巴黎克莱蒙画堂举行个展,在上海、南京举办个展,编译《世界名画集》。
1933年赴德国筹备展 出”中国现代绘画展览”。
1929年遍访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考察美术,与毕加索、马蒂斯等画家交游论艺。作品入选法国秋季沙龙与蒂勒黎沙龙,国画《九溪十八涧》获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荣誉奖,出版画册《海粟油画》。
1931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举办“刘氏国画展览会”。
后又在巴黎克莱蒙画堂举办旅美画展,作品《卢森堡之雪》为法国亦特巴姆国家美术馆收藏。回国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后又先后应邀在德国、英国、印尼、新加坡等国举办画展。
1938年应中华书局之约,写成八十万言的巨著《海粟丛书》六卷。
1940年主持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并在雅加达、吉隆玻等地展出。
1947年在上海“中国艺苑”举行个展。
1949年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1952年任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并致力中西绘画。
1957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油画国画展览会”。
1979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
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奖章。
1988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
油画
刘海粟的油画艺术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文革之前的初期阶段,他的油画大致属于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风格范畴。这一时期刘海粟画风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他此前自发地对西洋画册的研习,以及1929年起由中国教育部派往欧洲考察美术的经历。在刘海粟几次赴欧洲各国考察办展和游学交流的期间,他有机会到卢浮宫观看临摹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并加强了对当时流行的印象派,特别是后印象派艺术的认同。此后他积极尝试油画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用色大胆、激情洋溢、概括而不拘细节的绘画风格。此后,随着年龄增长和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刘海粟的油画开始更加自如和有意地吸收中国画传统技法。特别是在文革之后,他在油画中有意留白,并使用晕染的中国画技法营造流动空灵的氛围,而这种表现方式又能受到刻意强调的轮廓线的约束,使得画中形体不因晕染的技法而丧失坚实的特点。由此可见,刘海粟油画艺术中对中国画传统与后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等西方绘画巨匠成就的融合。
中国画
刘海粟的中国画艺术成就主要集中在文革之后。此前刘海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油画和政治事物上,对中国画和传统文化的修养较之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相对薄弱。文革期间,由于受到政治上的抑制,刘海粟得以专心研究中国画和书法技艺。文革之后他创作了大量国画作品,其中以采用泼彩技法的绘画成就最高。这些作品通常先用湿笔勾勒大体轮廓,再根据画面内容和艺术效果将整碗的墨彩不均匀地倒在纸上,形成浓淡自然渗透的效果。其用色非常大胆,大量使用石青、石绿等浓艳的色彩积染,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清淡隽秀,能够看到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另外,刘海粟还主张绘画师法自然,注重创造,这也体现在他的国画中。他晚年曾多次上黄山,每次都能画出对山川新的感受,这种反对守旧,大胆创新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美术教育
刘海粟除了在美术实践上的成就之外,其对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另一个贡献则体现在美术教育方面。他是继李叔同之后,大胆打破传统,将人体模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造成极大反响的艺术家。此后在1918年秋季,刘海粟与友人共同创办的上海图画院开始招收女学生,这是我国男女同校的肇始。另外,刘海粟还著有《画学上必要之点》、《石涛与后印象派》等理论文章,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守旧、主张写实、师法自然和注重创新等艺术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事实上,刘海粟一生十分热衷美术事业,其艺术活动也十分丰富,甚至到1937年以后仍很活跃,因此对其艺术成就的认识还不完善,有待后人进一步探讨。
常用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