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请稍等

摩登登录注册

文章

Home 摩登3登录地址 摩登3网址_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
Home 摩登3登录地址 摩登3网址_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

摩登3网址_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

摩登3登录地址 by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俯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溃巾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

  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

  纵观清代260 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傅山、石涛、朱耷、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李瑞清、康有为、刘墉、王文治、王铎、包世臣。

  1 、傅山(1607-1684)

  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人。

  他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兼工书画篆刻。他先学赵后学颜,其中对赵孟俯贬斥得很利害,甚至苛求。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基甚厚。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其实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而且深通医道的名医和出色的思想家。更兼他“学问志节”为人所重,世人对他的书法也就倍加珍视了。

  其主要作品有:草书诗轴和草书七绝诗轴1 )草书诗轴:草书。傅山的草书正是在王铎草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在书法上有一段著名的论断:“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此件草书轴为其代表风格,现藏上海博物馆。

  2 )傅山《草书七绝书轴》:草书。为其代表作,诗云:“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蓠白锦袍。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处落鸿毛。”其流畅的用笔中仿佛有着某种生拙的气息,然而其用笔又在法度之中。缠绕游丝的强调,使字与字,笔划与笔划间的疏密空间对比格外鲜明。其间欹斜反正、相避揖让、纵敛开合等艺术手法,在傅山的手下运用得十分娴熟,仿佛均在不经意中,真率的情感、大起大落的章法,充分表现了他博大精深的胸怀。

  2 、石涛(1641-约1718)

  清代书法家,本姓朱,名若极。籍贯广西。为僧后法名道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

  石涛以“搜尽奇峰大草稿”的精神,在山水画创新上成就很大。著《石涛画语录》。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其主要作品是:石涛题画石涛的行书取法苏东坡而更为瘦劲,笔墨淋漓,意境高古。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反对拟古风气。

  3 、朱耷(1622-1705)

  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权的后裔。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削发为僧。朱耷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近人研究八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

  其主要作品是:行书临河序册

  4 、郑板桥(1693-1765)

  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字克柔,早年家贫,以书画维持生活。清代的扬州八怪中,要数郑板桥最为人熟知。他的书法早年师法苏东坡,黄庭坚。他的书法非常别致,能熔正、草、隶、篆于一炉,可以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怪。

  板桥的怪是“恕不同人”的怪,不愿流于凡俗的怪,而不是不要传统的怪。他自己说过:“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又说:“必极工而后能写意。”

  他在书法上非常强调自己的新意,他在《跋临兰亭序》中说:“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出己意。并无所谓蔡、钟、王者,岂复有兰亭画貌乎?”

  其作品欣有:行书扇面和行书论书轴1 )行书论书轴:清郑燮书。这篇作品集中体现了郑板侨的书法风格。

  这幅作品的内容也是一篇术法律论文,我们既可以欣赏他的书法艺术,又可以了解他的书法观点。此作品高104.4 厘米,宽54.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5 、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浙江杭州人。

  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他的书法以《天发神碑》为基础。

  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老芝以为“笔笔从汉隶而来”,“世人以不怪为怪”。今天我们看到的金农书法,大体有三种风范。其一是隶书字多圆滑古朴,其间仿佛可见其“小变汉法”之求索轨迹;其二是漆书,横粗竖细,方整浓黑,世称“冬心体”他的漆书,是其自辟蹊径的标志;三是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其尺牍,提画多用此体。

  其主要作品有:金农尺牍和金农漆书。

  1 )金农尺牍:如风发泉涌,其间渴笔挥洒,老辣苍劲。

  江提《跋冬心随笔》云:“先生书,淳古方整从汉分隶得来,溢而为行草,如老树着花,姿媚横出。”他所用的“溢”字,恰如其份的表达了其娴熟于碑法后的创造。

  2 )金农漆书:金农融合了《国山碑》、《天发神臧碑》等书法名品,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妍、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作品,自称“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6 、邓石如(1743―1805)

  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一生不仕。在清代中叶书法史、篆刻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他是书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邓石如各体均善。尤其得力于篆书,隶书。人称其“隶从篆入,篆从隶出”。又喜篆印,创邓派之门,后人又云其“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因此他在篆书、隶书、篆刻三方面贡献最大。一扫当时书坛恪守古法的僵化局面。开辟了篆书、隶书、篆刻的新纪元。

  其主要作品是:四体帖(一)和四体帖(二)

  7 、伊秉绶(1754―1815)

  福建宁化人。字祖似,号墨卿、默庵,人称伊汀州。乾隆已酉进士。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拜著名书家石厣(刘墉〕为师。工书法,善隶书、行书。伊秉绶的隶书格调高古,精妙超俗,在清书坛上独放异彩。对后世的书法创新也有很多启示。

  其主要作品有:隶书横披和隶书联隶书横披:伊秉绶所书隶书横幅个性明显,横平竖直,布白停均。他用篆书的笔法来写隶书,因此笔划圆润,粗细相近,没有明显的波挑。章法极有特色,字字铺满,四面撑足,给人方整严齐的装饰美感。

  8 、陈鸿寿(1768―1822)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恭,号曼生。嘉庆拔贡。工书画、篆刻。其篆刻列“西泠八家”之中。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

  其主要作品是:隶书联

  9 、何绍基(1799-1873)

  字子贞,号东州,道州人。

  他也是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

  其主要作品有:行书中堂和行楷八言联1 )基行书中堂:此中堂多用颜真卿《争坐位》法,并揉进篆书笔意,运笔圆润而有曲致,章法疏密大小,纵横崎正,任笔为之、全以神行。

  行楷八言联:何绍基曰:“如写字用中峰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得起丹田工,高着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当真圆,大难,大难!”,由此可见其对中峰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

  9 、吴熙载(1799―1870)

  江苏仪征人。原名廷扬,字熙载,后改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是清末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吴让之善作四体书与写意花卉,他的篆刻学邓石如而能自成面目,为后世所宗法。在书法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篆书。吴昌硕说过:“余常与人学完白不若取经于让翁。”此语代表了当时人们崇敬吴让之的心情。他的篆书汲取了邓石如端庄、浑厚的风格,又加以自己的理解,使之更加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

  其主要作品有:篆书联和篆书圣教序四屏条

  10、赵之谦(1829―1844)

  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派”。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其主要作品有:篆书扇面、行书条屏、临封龙山碑。

  1 )篆书扇面:清赵之谦书。他以北魏造像法入篆。他抓住篆书的起迄处以造像之方法起笔、收笔,在提按中使锋芒得以微妙的显露,其间气机流宕,令人叫绝。

  2 )行书屏条:赵之谦所书的行书四屏条,章法尤有新意,大小穿插、相互交错,行距甚小,饶有汉碑之意。他的行草为“魏七颜三”,形质虽为魏碑,然神彩却可窥其深通颜书之端倪。这种巧妙的揉合、酿造,正是他追求的匠心之所在。

  11、吴昌硕(1844-1927)

  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

  其主要作品:石鼓文四屏条、行书诗笺、篆书联

  1 )石鼓文四屏条:清末吴昌硕《石鼓文四屏条》之三、四,恣肆纵横,用笔圆厚苍劲,老辣深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2 )行书诗笺:清末吴昌硕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撰镏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12、李瑞清(1867―1920)

  江西临川人。字梅庵,晚号清道人。善书法,是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的老师。他擅长以写篆书的笔法写北碑,并以此为自己的书法面目。

  其主要作品:楷书诗卷、临毛公鼎碑、书跋

  1 )楷书诗卷这幅楷书是李瑞清所临的“云峰山刻石”。“云峰山刻石”的书法笔画本圆,而他在临写中掺用了方笔,以增强力感。

  2 )临毛公鼎碑:这幅李瑞清所临《毛公鼎碑》,充分表现了他涩笔书法的风貌。

  3 )隶书书跋:李瑞清曾说:“不知篆隶而高谈北碑,妄也。”他写北碑,以篆隶笔法掺入。写得不象赵之谦书法那么柔媚,而是生涩,具有金石味。他用笔无论方圆,下笔都十分坚实,笔画均匀,结体稳定而开展。

  13、康有为(1858-1927)

  原名祖诒,字广夏,又字长素,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它是我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继包世臣后又一大书论家。他所著的《广艺舟双楫》是中国书学史上继包世臣后力倡碑学,并能从理论上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在当时影响极大。而且他也身体例行,尊魏卑唐。字也从北碑中求意趣。他对石门铭用功尤深。同时掺和经石峪,云峰山诸石刻文字,极力地写出了自己的面貌

  其主要作品有:五言联、行书七绝诗轴、书联

  1 )五言联:从中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运笔毫无帖法,全从碑出,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转折之处常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结体也不似晋、唐的欹侧绮丽,而是横平竖直,长撇大捺,气势开展,饶有汉人笔意。

  2 )行书七绝诗轴:从康有为的这件行书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运笔全无章法,皆从碑出,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转折之处常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近代许多书家受他的影响。

  3 )书联:清康有为书。取法《石门铭》,同时掺和经石峪、云峰山等诸石刻文字。极力要写出自己的风格,也写出了自己的面貌。

  14、刘墉(1719―1804)

  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亦称刘文清。清代许多大书法家,评论家对他的书法给与很高的评价。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

  其主要作品有:行书中堂行书中堂:此幅行书中堂可称为刘墉之精品,字型和行款均有一种宁静淡泊之感。貌看平淡无奇,仿佛佳酿入口,越品越觉甘美沁人。诚如《快语堂跋》中说:“石庵于轨则中时露空明,于运用中皆含虚寂,拙中含姿,淡中入妙,反复审观乃见异趣。”刘墉书之境界可以“静”、“淡”、“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

  15、王文治(1730―1802)

  江苏丹徒人。字禹卿,号梦楼。

  乾隆庚辰探花。他从小聪慧,十二岁学诗工书。《惜抱轩集》记载:“王梦楼云??书之艺自东晋王羲之至今,且千载,其中可数者,或数十年一人,或数百年一人。自董尚书其昌死,今无人焉。’ ”可见他对董其昌的书法是非常推崇的。他的书法,秀润淡雅,法度严谨,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在清代书坛上有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品是:行书对联

  16、王铎(1592―1652)

  河南孟津人。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王铎曾于明末官至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顺治年间又授以礼部尚书。他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  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

  其代表作品有:草书诗轴、行草轴、洛州香山作行草诗轴、自书诗翰 

  1 )草书诗卷:清王铎草书,属大胆写意一派。与明末的董其昌背道而驰。他的《草书诗卷》较之他五十五岁前后所写的杜诗手卷用笔更加浑厚奇伟,细观其笔划线条,以“折钗股”、“屋漏痕”比之不为过。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2 )洛州香山作行草诗轴清王铎书。是他四十八岁所作的一幅富有有魅力的作品。作者以过量墨的流动与涨渖造成了线与黑块的对比,不拘绳墨,风神洒脱,不仅大胆地创造了一种明快的视觉效果,也似乎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音响节奏。

  17、包世臣(1775-1855)

  字慎伯,晚号倦翁,安徽迳县人,迳县古名安吴,人亦称“包安吴”。嘉庆十三年举人,后任江西新喻知县。他是邓石如的得意弟子。自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自拟为“右军第一人”,自负之极。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并非如自诩的那样不可一世,他的草书中堂大有肉多筋少之感。不过他的《小草诗册》却很有特色,确有集碑贴于一人之感。如果说包世臣的书法称不上是第一流的,那么他的书论确是第一流的。所著《艺舟双楫》是一部倡导北魏的力作。是清代碑学思想的经典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小草诗册小草诗册:此《小草诗册》为包世臣咏怀二十七章之局部。现存台北,为徐悲鸿夫人藏品之一。

 

 

16 2023-03

 

我要 分享

 

 

本文 作者

 

相关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