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网址_古代书画用纸的断代问题
古代书画断代,是文物鉴定和保管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很久以来存在着 对名家作品的摹本或作伪,有时造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有些收藏家也有意抬高自己作品的身价,找些文士作题跋,弄虚作假。内府藏品,只要统治者对作品年代 一定,就再难提出不同的意见。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书画断代带来不少困难。同时,以往鉴定书画,往往主要从作品的书画风格上钻研,而较少地从研究纸绢的真 伪入手,因此有时出现意见分歧而难于定夺,或者从墨迹上看出了可疑的破绽,又提不出有科学根据的论据。若能深入地研究历代的书画纸绢,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 东西,是能够为书画鉴定出点力气,提供参考意见的。道理很简单,书画有赖于纸绢而存在,而纸绢又往往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只要摸清这二性就可以帮助解决纸绢 的断代问题。书画用纸的原料既然有其时代性和地域性,因此当我们鉴别书画用纸时,应首先考察它的原料成分。晋唐宋三代书画用纸的原料虽各有异同,但各自的 段落很分明,界限相当清晰。晋唐之间的相同点是南北各地均以麻纸为主,相异点是唐麻纸精于晋麻纸,且唐代有少量的皮纸,晋代纯皮纸迄今罕见。唐代有纸本微 绘画传世,晋画则纸本微乎其微。说明晋唐之间有一条分界线。隋唐五代和两宋都有麻纸和皮纸遗存,这是它们的相同点。相异点是隋唐绝大部分用麻纸,少部分用 皮纸,而宋代则绝大部分用皮纸,麻纸绝少全用。宋画几乎全用皮纸。如果同是皮纸,代皮纸又大大精于唐代皮纸。迄今所见书画用竹纸始于北宋,大凡书画以竹纸 挥毫而号称晋唐墨迹的,多是宋以后的摹本或伪制;而以皮纸挥毫而旧题汉晋墨迹的,多是唐以后的摹本或伪制。竹纸主要产于江南,楮皮纸南北都有。桑皮纸北方 以河北闻名,南方以浙江著称。说明唐宋间在用纸上也有一条分水岭。有趣的是,晋唐宋书画纸用料上的这种规律性,同样也表现在敦煌遗书和新疆出土古纸中。书 画用纸因年代远近而老化的程度在各时期也不同。晋唐古纸,纸面大多呈现因老化和多次装裱而引起的自然泛黄和发灰现象,宋纸间亦有之,但程度稍浅些;元明清 纸则程度更浅。将作伪纸和有年代可查的古纸在高倍放大镜下对照观察,是可以识别出来的。若用真正的古纸来作画写字的,就要看它的墨迹和墨色而定。科学方法 系统研究晋唐宋书画用纸原料及其老化程度,如测定a-纤维素含量、铜价、耐折度及撕力等,累积实验和统计数据,同时开展对历代用墨的科学研究,摸清其技术 演变,并找出规律性,就能使我们在鉴别古纸方面,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前面已指出,晋唐宋书画用纸的幅面(高度和长度),是随着造纸术的演进和朝代的 交替而有规律地向加大尺码的方向发展。宋人所制的巨型皮纸,晋唐时恐怕做不到。而明清所制匹纸又大于宋纸。如果一张整幅的书画纸超过1000平方厘米,被 标为唐人作品的,就要对它存疑了。再从帘纹来看,晋唐书画纸的竹条纹细纹少见,不见特细纹,宋以后的纸粗纹少见。
晋唐纸较厚(唐纸O.O7~O.45毫米),宋纸较薄。晋唐生纸多以浆捶变为熟纸,也有捶而浆、捶而填粉的,唐纸更有椎而加赌的,晋纸中蜡笺少见。宋纸兼 通以上诸法,但出现轻度施胶矾者,唐以前的胶矾纸少见。历史上某种名贵的纸,只在特定时间或特定地点出产。唐硬黄纸多制于初唐至中唐之间,如以硬黄纸作书 画而称晋人墨迹者,必为唐摹成唐以后的仿本,甚至是伪品。澄心堂纸产于五代南唐的苏皖一带,至北宋已稀见。世所谓以澄心堂纸作画的,实为宋仿澄心堂纸。清 乾隆时也有仿品,后来也出现伪品。宋金粟笺产于北宋时的浙江,传世者还不能说是稀见,但入清以来便有仿品和伪制。用金粟笺作书画只能在宋以后,因为北宋金 粟笺主要用于大藏经的抄写。金粟笺的仿制品和伪作,通过纸的形制的检验,是可以鉴别出来的。宋和宋以后的法书有用”高丽纸”,是从朝鲜进口的,这种纸多是 粗茶帘纹、丝纹间距大的厚白桑皮纸,与国产桑皮纸有别。还有古代的精白皮纸,被历代的鉴赏家评为”蚕茧纸”,这只能理解为一种美称。据说有的作伪者还将古 纸回槽,再行钞造成”还魂纸”,以售其奸。但根据造纸工人的经验,造还魂纸必须掺加适当量的新鲜纸浆,而且要用后世纸帘抄造,这就暴露出其技术上的破绽。 历史上某一派书画家,有特殊的用纸爱好和加工习惯。例如有人爱用生纸,另有人爱用熟透的纸。明代董其昌爱用”高丽镜面笺”作书画,清代刘塘好用彩色粉蜡筹 等,弄清这些情况,对于书画的鉴别亦有用处。但是纸的断代对书画鉴定只能起辅助参考作用,其局限性则在于只能断上而不能断下。原因在于前代虽不能用后代的 纸作书画,但后人可以用真正的古纸来挥毫。作伪者有时也喜用古纸。倘若用唐麻纸作书画而号称宋元墨迹的,就要打个问号。如用宋元明皮纸作书画,而号称晋人 墨迹的,则多半靠不住。如果用宋纸伪造宋人书画,就要审视其墨迹和墨色。墨色是新的,而纸却是旧的,显然会发生矛盾而不攻自破。如果把对书画作品上墨迹的 研究和对墨色、纸绢、印章、题跋、著录、装潢、流传及作者历史背景等方面结合起来,肯定会提高书画鉴定的效能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