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三平台注册_唐代书法名家――李邕
李邕(678~747),名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书法家。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因为在北海太守做过官于是也被人称“李北海”。
李邕自幼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李邕生来就是放荡不羁的性格并且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但踏入官场却没有取得成功反而遭遇挫折。李邕虽宦海沉浮,却傲岸不鞠的,一直保持一种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他弹张昌宗之党,诤谏中宗之失,斥郑普思之邪,劾武三思之罪,驳韦巨源之谥,辩姚崇之冤,在武后、中宗、玄宗面前都敢于犯颜直谏,义正词严,使当时“奸佞切齿,诸儒侧目”,不为俗众所容。木秀于林则风摧之。李邕铮铮傲骨,得罪了许多人,他时在朝庭为官,时又被贬地方为官,在地方为官的时间长达三十四年。最终让心狠手辣的李林浦陷害说李邕挪用公款并处死。
李白之狂,独步古今,令后人追慕不已。年少轻狂的李白,刚出道,名气尚微,去拜访名震当世的李邕。李邕对李白却不以为然,李白颇为忿闷,赋诗(《上李邕》)一首留给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虽心有忿闷,对李邕也是很为敬重的,在后来的诗中多次提到李邕,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君不见李北海(即李邕),英风豪气今何在?”李白写这首诗时,李邕已经被奸相李林甫诬告陷害,被昏君唐玄宗派人杖死。李白自己也被这对狼狈为奸的昏君奸相逐出长安,治国安民的抱负已被腐败荒淫所击碎,可以说对李邕是惺惺相惜了。
李邕以诗文、书法冠于当世,尤其以书法成就最大。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初唐时书法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行诸体亦别开生面。盛唐时期的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摆脱了王家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和张旭、怀素等大家,别在楷书和狂草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行书则以李邕为其冠冕。李邕的字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尢著。
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名重一时。后人也多采用行书写碑。李邕书法的个性特点比较明显,字体左高右低,笔力遒劲舒展,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反对机械地摹仿,提倡创新,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他一生勤于笔耕,光写碑文就有800余块。《旧唐书》中《文苑中・李邕传》载,“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难怪杜甫称他是当时靠写字获得收入最高的人。
可是作品高达八百部以上的李邕的书石碑,现在却存世不多。在李邕存世不多的碑刻中,最令世人推崇的是《岳麓寺碑》,此碑现存今长沙岳麓山公园内。该碑笔力凝重雄健,气势纵横,如五岳之不可撼。运笔博采魏晋及北朝诸家之长,结体纵横相宜,笔法刚柔并施,章法参差错落,化柔为刚,如行云流水。北宋黄庭坚评其:“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夫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清孙承泽说:“《岳麓寺碑》虽已残剥,然其锋颖尚凌厉不可一世。北海奇人,故所书尔尔。昔俞仲蔚谓此碑胜《云麾》,必有所见也。北海书宋初人不甚重之,至苏、米而稍袭其法;又至赵文敏,每作大书,看意以拟之矣。”《叶有道碑》、《岳麓寺碑》、《云麾将军碑》为其代表作。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在近代书坛上,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师也都临过他的《岳麓寺碑》。
李邕书法集评――
唐・窦蒙: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述书赋注》)
宋・欧阳修: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试笔》)
宋・米芾: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海岳名言》)
元・刘有定:初行草之书,自魏晋以来,惟用简札,至铭刻必正书之。故锺繇正书谓之铭石,虞、褚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变右军行法,劲拙起伏,自矜其能,铭石悉以行狎书之,而后世多效尤矣。(《衍极注》)
明・项穆:李邕初师逸少,摆脱旧习,笔力更新,下手挺耸,终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变也。(《书法雅言》)
明・项穆:逸少一出,会通古今。李邕得其豪挺之气,而失之竦窘。(《书法雅言》)
清・冯班:董宗伯云王右军如龙,李北海如象;不如云王右军如凤,李北海如俊鹰。(《钝吟书要》)
清・吴德旋:学赵松雪不得真迹,断无从下手。即有真迹临摹,亦先植根柢。昔之学赵者无过祝希哲、文征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征仲根柢在欧阳渤海。(《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朱履贞:李北海正书笔画遒丽,字形多宽阔不平;其行书横画不平,斯盖英迈超妙,不拘形体耳。(《书学捷要》)
清・钱泳: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书学》)
清・阮元:李邕等亦皆北派,故与魏、刘诸碑相似也。(《南北书派论》)
清・包世臣:降及唐贤,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为尤密,传书俱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艺舟双楫》)
清・包世臣:北海如熊肥而更捷。(《艺舟双楫》
清・刘熙载:李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x之意拟之。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李北海、徐季海书多得异势,然所恃全在笔力。东坡论书谓“守骏莫如跛”,余亦谓用跛莫如骏焉。(《艺概》)